笔者觉得李炽昌从《诗经》与《诗篇》的跨文本平行阅读,并尝试以剖析两个文本的哀歌形式,进一步探讨人性课题,实属创意并十分贴切的。哀歌即人类对「天」或「全能者」的呼唤,并展现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。在弱肉强食的社会里受恶势力的欺压,很多时候哀歌就反映了诗人对所处的境况感到哀叹、忧伤、怨恨,或苦毒等。这一切都在哀歌里赤裸裸地展现出来。
笔者深深体会到人总是在困境和挣扎中,才能看见自己的渺小与无助,才会懂得去寻求那一「天」或「上帝」。这似乎是不争的事实。在欢乐中、在舒适的环境里,就忘记了有那么一位至高者的存在。
面临功课压力的神学生,是否会转向「天」?当面对讲师的“逼迫”时,神学生是否也像《诗篇》与《诗经》的诗人一样发出说不出的叹息呢?
1 comment:
哈哈,面对功课的压力,我也是常常祷告上帝,寻求帮助的。我不是什么都付诸祷告,而是对超越自己能力范围的,就只好依靠神了。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