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July 25, 2012

马可福音6:14-29



马可福音6:14-29论及施洗约翰的死,有几方面的观察或疑问:
1)作者对施洗约翰的死是以「回顾」的方式来叙述。叙事的开始是因着耶稣的名声传开了,希律王也听见;并且许多人开始猜测耶稣的身份(6:14-16)。希律王提及约翰,作者才开始对施洗约翰的遭遇作出交待(施洗约翰已经在马可福音1:14下到监里)。
2)施洗约翰的死是在耶稣差遣12使徒出去以后(6:7-13),使徒回来向耶稣报告之前(6:30)。
3)希律王为什么相信施洗约翰会复活(6:16)?
4)施洗约翰曾对希律说:「你占有你兄弟的妻子是不合法的」(6:18)。施洗约翰是按照摩西律法控告希律王的,即利未记18:16和利未记20:21
不可露你兄弟妻子的下体,这是你兄弟的下体(利未记18:16)。
人若娶了自己兄弟的妻子,就露了他兄弟的下体,这是不洁净的事,他们必没有子女(利未记20:21)。
不过,希律王不是犹太人,自然不受犹太人的律法所约束。那么,为什么不合理呢?按罗马律法,希律王的做法还是不合理?

约翰福音6:1-21


约翰福音6:1-21
约翰福音6:1-21记载着耶稣行过的两个神迹——耶稣以五饼二鱼喂饱许多人和耶稣行在水面上。一些观察和建议:
  • 耶稣以五饼二鱼喂饱许多人的神迹出现在四福音书;但是耶稣性在水面上的神迹只出现在马可福音、马太福音,和约翰福音。
  • 在马可福音、马太福音,和约翰福音的记叙中,这两个神迹都是连在一起的。
  • 在五饼二鱼的神迹里,马可福音、马太福音,和路加福音都没有提到逾越节近了;然而约翰福音却记载:那时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(6:4)。
  • 「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」是个疑点。为什么?约翰福音2:13「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,耶稣上耶路撒冷去」;为什么在约翰福音6:4「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」,耶稣却没有上耶路撒冷去,反而倒老远的加利利海(6:1),甚至最后还到迦百农去(6:16-21)。虽然「近了」不是「到了」;不过按照迦百农和耶路撒冷的距离来计算,耶稣和门徒不可能用「近了」的距离到达耶路撒冷。
  • 或者「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」是一个文学技巧,约翰福音的作者有意让渐渐地让读者发现耶稣就是弥赛亚,并且救恩是从他而来?


洁净圣殿首先,我们发现约翰福音2:13-22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,耶稣上耶路撒冷去,并且洁净圣殿。虽然约翰福音的作者认为耶稣所说的殿是指他身体的死亡和复活(2:21-22);不过约翰福音的写作时,圣殿已经被毁。面对不信耶稣的犹太人,约翰福音的作者必须回答一个问题:耶稣说圣殿会被毁,现在圣殿真的被毁了,犹太人应该在那里敬拜呢?
敬拜的中心随后,在约翰福音4:21-26,耶稣和一个撒玛利亚妇人的对话回应了圣殿敬拜的事情:耶稣对她说:「妇人,你要信我。时候将到,你们敬拜父,既不在这山上,也不在耶路撒冷。你们所敬拜的,你们不知道;我们所敬拜的,我们知道,因为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。时候将到,现在就是了,那真正敬拜父的,要用心灵和诚实敬拜他,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敬拜他。神是灵,所以敬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敬拜他。」妇人对他说:「我知道弥赛亚就是那称为基督的要来;他来了,会把一切的事都告诉我们。」耶稣对她说:「我就是,正在跟你说话呢!」 耶稣说明:1)敬拜父,既不在这山上,也不在耶路撒冷;2)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;3)耶稣就是弥赛亚。敬拜不是在撒玛利亚人的山上,也不再耶路撒冷,应当敬拜的就是独一的救主——耶稣基督。五饼二鱼——山上的逾越节由此看来,约翰福音的作者似乎说明:圣殿被毁以后,逾越节不一定要上耶路撒冷,只要以心灵和真诚敬拜耶稣基督。五饼二鱼的事件也有和逾越节相似之处:(1)在山上(6:3);耶路撒冷也是山上;(2)耶稣分饼的时候,也正如逾越节晚餐分饼的时候。因此,逾越节不一定在耶路撒冷,耶稣、耶稣的门徒、超过5000人在山上的平原已经过了逾越节。不过耶稣拒绝人们拥戴他为王,因为时候还没有到!几时才到呢?从死人中复活以后。最后的逾越节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,有许多人从乡下上耶路撒冷去,要在过节前洁净自己。于是他们寻找耶稣,站在圣殿裏彼此说:「你们认为怎样,他不会来过节吧?」那时,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早已下令,若有人知道耶稣的下落,就要报告,他们好去捉拿他(约翰福音11:55-57)。同样是逾越节近了,有人正在圣殿里讨论耶稣会不会来。这表示耶稣在上一个逾越节没来(因为在山上过了)?或者他们认为耶稣贪生怕死不敢来?最后的逾越节将近,耶稣的时候到了。先前人们要拥戴他为王,耶稣逃避(约翰福音6:15);然而现今已君王的姿态进入耶路撒冷(约翰福音12:12-19)。耶稣在最后的逾越节将成为那代罪羔羊,为世人带来救赎。结语

约翰福音写在耶稣从死人中复活升天以后,所以跟随耶稣的人不一定要上到耶路撒冷(因为圣殿已经被毁),只要以心灵和真诚敬拜带来救赎的弥赛亚——逾越节的代罪羔羊。约翰福音6:1-21就是一个例子,耶稣也没有上耶路撒冷过逾越节。此外,「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」是一个文学技巧的一部分,约翰福音的作者有意让渐渐地让读者发现耶稣就是弥赛亚,并且救恩是从他而来。


Thursday, June 7, 2012

最佳茄哩啡獎——Mr. Y獨家專訪




問:你做茄哩啡做咗幾年呀?
答:入行到依家,廿幾年度。

問:你覺得點解會有茄哩啡哩個角色?
答:我唔知,我做戲喳。冇人想做茄哩啡!你想唔想做茄哩啡?你想麼?你梗系唔想,系人都想做導演、做主角啦!米高積遜首歌都講啦:“no one wants to be defeated”,有邊個會願意放地自己做茄哩啡?但系一套戲邊度有咁多主角或者導演,梗系要有茄哩啡嘅。我哋做人都一樣,唔可以下下都要話事,梗系要有人退一步。

問:有冇想過做大明星、做主角呢?
答:做大明星?我依家咪就系大明星咯,我依家攞獎呀,仲唔系大明星?我唔系大明星你哋又點會來訪問我?做主角系好幸苦咔,而且做主角好快Out。你睇下,有幾個大明星可以唔Out咔?十只手指都數得晒啦。我唔系話我哋哩行唔Out,而系我哋跟本就未In過,點Out勒?只要演好每一個小角色就系大明星啦!唔信?我咪就系人版咯!

問:你覺得最難演嘅系麼嘢角色?
答:冇。(冇?點解呀?)我覺得最難演嘅角色就系個D自己唔鍾意嘅角色,明明我唔開心仲要谷住笑、去配合。但系,我哋茄哩啡跟本就冇的選,除非唔做。所以,對一個專業嘅茄哩啡來講,冇最難演嘅角色;只系有最難做到嘅掩飾。

Wednesday, June 6, 2012

最佳茄哩啡獎——頒獎+感言



今日我真系好開心(哽咽地落淚)。我好開心,我終於得到最佳茄哩啡獎。首先,我要感謝上帝,因為冇祂嘅帶領,我唔會有今日嘅成就(例牌開場白)。多謝大會同埋評審颁哩個獎俾我,對我嘅肯定同鼓勵。多謝我父母同埋我身邊每一個人。仲有就系要多謝你哋,一路以來支持我、鍾意我哩個茄哩啡嘅人。要做一個專業嘅茄哩啡真系唔簡單,要時時插學識角,係每個人領銜主演嘅戲內面插上一角:扮乖仔、扮好丈夫、扮老師、扮學生、扮傳道、扮上班族,同埋扮看崗等等。做個茄哩啡唔同做主角,你唔可以有要求,只要好好掩飾自己,盡量配合導演、配合主角,咁就得啦!唔好話我誇,我做茄哩啡好少NG咔。再一次多謝大家,我會俾心機繼續演好每一個角色,成為最出色嘅茄哩啡!多謝!

Tuesday, April 3, 2012

再思耶穌被殺害的原因2


再思耶穌被殺害的原因2

《再思耶穌被殺害的原因》已經說明:耶穌被殺害的宗教因素比政治因素更重要。殺害耶穌的意圖主要源自於猶太領袖;在祭司長的遊說和催促之下,彼拉多才將耶穌處死。到底是什麼事情促使宗教領袖非殺耶穌不可呢?

在耶穌的事工和教導中隱含了許多導致耶穌被殺害的遠因。然而,促使耶穌被殺害的導火線就是耶穌潔淨聖殿行動(可11:15-18; 21:12-17; 19:45-48; 2:13-22)和對聖殿的預言(可13:1-2; 24:1-2; 21:5-6)。這兩個有關聖殿的事件成為耶穌被殺害的導火線,因為:

i)聖殿是第二聖殿期的猶太教的支柱之一。對當時的羅馬政權和宗教領袖而言,聖殿即政治中心、經濟中心,以及宗教中心。聖殿讓猶大省成為羅馬帝國的宗教區域,而宗教律法成為該省的律法;因此,聖殿亦是執行律法的祭司長或祭司家族之權力來源。

ii)聖殿讓耶路撒冷成為當時主要經濟的中心。耶路撒冷的地點並非經濟或商業的焦距點,但是唯一吸引人潮來到耶路撒冷的就是聖殿和獻祭的活動,特別是猶太人三個重要的節期都需要到聖殿去。聖殿的稅務和祭物買賣自然地成為主要的商業活動,耶穌在聖殿的言行同時威脅著耶路撒冷的經濟來源,進而導致他被殺害。

反思:聖殿本是敬拜上帝的場所。曾幾何時這聖潔的場所成為了政治權勢的來源?曾幾何時這敬拜的場所成為了商業利益的中心?曾幾何時「永生上帝」的殿成為了「宗教領袖」的殿? 「永生上帝」的居所成為了「人」的居所!

對我們而言,聖殿/教會又是什麼呢?另一個政治舞台?另一個商機或銷售市場?另一個爭議的社會?是「永生上帝」的教會還是「宗教領袖」的教會?在「教會」領受聖餐、記念耶穌的死的時候,我們更應該記得耶穌潔淨聖殿時給予眾人的教訓:「經上不是記著說:“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麼?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了。 ”」(可11:17)。不要讓教會成為賊窩,讓教會成為教會——屬於永生上帝而不是屬於我們的教會!

Wednesday, February 1, 2012

再思耶稣被杀害的原因

再思耶稣被杀害的原因

按照《使徒信經》,耶穌「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,被釘在十字架上、受死、埋葬」。既然已經明確地說明,為什麼還要探討耶穌被殺害的原因?其實,耶穌被殺害的原因向來是備受爭議的課題。耶穌既然已經被猶太議會審問和判死刑;為什麼猶太領袖還要將耶穌交給羅馬政權呢?到底殺害耶穌的意圖源自猶太領袖或羅馬政權? 《使徒信經》讓我們認為只有羅馬政權要殺害耶穌,這只說明了一部分的事實,因為: 

i)殺害耶穌的意圖主要源自於猶太領袖,因為耶穌的事工和教導威脅著祭司長和祭司的家族,並導致祭司長有意圖要殺害耶穌。因此,耶穌潔淨聖殿​​的行動和對聖殿的預言,進而促使祭司長策劃、收買猶大、抓拿、審問耶穌,並將耶穌交給彼拉多。隨後,祭司長更催促彼拉多將耶穌釘十字架。

 ii)羅馬政權彼拉多原先並沒有殺害耶穌的意圖;只是在祭司長的遊說和催促之下,彼拉多才將耶穌處死。在祭司長的指控下,彼拉多認為「猶太人的王」耶穌確實有煽惑百姓。此外,彼拉多也誤解了耶穌有關「王國」的教導,加上耶穌對聖殿的言行和猶太領袖的催促,彼拉多將耶穌交給人釘十字架。

反思:耶穌被殺害主要是因為自己的同胞誤解他,殺害耶穌的意圖不是源自於陌生人;而是與他一起敬拜、一起獻祭、一起生活、用同一種語言,甚至讀同一本聖經的人。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時候,那些高喊「和散那!和散那!」的人或許就是將要殺害耶穌的人。耶穌在進入耶路撒冷以前,已經三次地預言自己將要被殺害;但是他仍然願意地走上這不歸路。

弟兄姐妹,看一看和你一起敬拜​​、一起禱告,甚至和你一起領受聖餐的人。我們要成為他人的「害」人,還是「愛」人?我們是盡情地「誤解」他人,還是盡量地「理解」他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