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March 4, 2010

教会成人教育

一、引言

教会成人教育,即宗教教育或基督教教育的一部分。基督教教育的发展可追溯至旧约的犹太教宗教教育,一直从古代、中世纪、延伸至近代教会[1]。然而,教育内容仍保留在认识圣经、带领人归主,以及训练人才。二十一世纪的基督教教育理念已经无法只停留在这样的模式。为此,现今的基督教教育工作者皆提倡“全人的基督教教育”[2]——一个全方位的教育系统,即兼顾到受教者各方面的需要,包括:圣经知识、生活经验、信仰体现,以及群体生活等等。此外,全人教育也是一种促进神与人、人与人、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的教育[3]。

基督教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基督为中心的教育,并藉着教与学的过程,让施教者与受教者,更进一步地认识基督教信仰的真理[4]。成年期即人类生命中最长的阶段;成年人也是教会的重要人力与财力的资源之一。因此,教育成年人是不容忽视的工作。但是,在实行教育之前,必须先了解这群体的特征与需要,才能进一步的探讨教会成人教育的理念与实践。

二、教会成人教育的对象——了解成年人的特征与需要

基本上,教会成人教育就是教会为成年人所拟定的基督教教育。「成年人」却是一个难以界定的群体,在不同的社会体系、律法制定、文化背景、心理成长上,都有不同的看法与观点。例如,在一般的传统里,“成婚”就是界定成年人的标准。本文将以18至65岁的成年人期为所探讨的年龄范围 [5],而65岁以上的乐龄人士将不囊括在探讨的范围里。另一方面,也越来越多学者把长者宗教教育看为另一个探讨的课题。

由此可见,教会中的成年人是一个多元化的生命群体,由不同的兴趣、背景、职业、责任、信仰,或学历等的个体组成。有别于青少年教育和儿童教育,在探讨成人教育的对象时,往往很难找到划一的特征与需要。成年人当中可能包括了,职青或退休人士、单身或已婚者,以及大学生或博士等等。特别是在二十一世纪当中,资讯爆炸与地球村的影响,把成年人的多元化范围更进一步扩展。今日教会欲在这多元化的群体里,兼顾到每个不同的需要,更是一份艰巨的工作。

然而,也有不少学者透过人类发展心理学,根据人类的智力、体能、群体、道德与信心方面的发展,规划出人类从婴孩阶段到年老阶段的进展。然后再从每个成长阶段,探讨成年人在那个阶段的需要。[6] 例如艾利逊(Erik Erikson)把人性的发展分成八个阶段,20 至40岁的成年人就处于亲密与对立阶段 [7]。

另外,黄硕然博士则认为在现今时代的变幻莫测中,已经不能继续以年龄、角色与责任成为界定成年人的标准。她主张以人类生命中的迭转周期(Life Transition)来划分成人生命中不同的阶段;而教会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须针对迭转周期里的个别需要,做出不同的回应与教导。[8]

除了解成年人的需要以外,教会成人教育工作者亦须考量到成年人的学习心理特征与模式。与儿童或青少年相比,成年人的学习是比较自发性的。然而,在这主动的学习心态上,必须要有积极与正面的推动力。这推动力与学习环境有关,即良好的学习气氛,以及满足受教者的需求。在这积极与启发性的学习过程中,受教者被建立,并得到满足感及别人的认同。[9]
三、教会成人教育的理念

就如上文所述,现代教会中的成年人面对更多的挑战与冲击。科技与资讯的蓬勃发达,加上后现代的思想浪潮,导致一个有果效的成人教育,必须满足并符合多元化受教者的要求。然而教会成人教育,除了要满足成年人的需要,教会也有必要考虑到:「教会需要怎样的成人教育?」。这并不代表把焦点转移,而是在成年人的需要与教会的需求上找一个平衡点。这是不容忽视的,因为成年人在教会中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:领导者、教导者、行政人员,以及事工的推动者等等。若教会只兼顾某个群体的需要,就会被该群体“牵着鼻子走”,教会渐渐“迷失”大方向,教育也只沦落到为了施教而施教的地步。

因此,教会的施教者必须要有清晰并共同的教育理念。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推行教会成人教育的目的与目标。教会为什么要有成人教育?教会成人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?此外施教者也有责任把教会的教育理念传达给受教者。唯有当双方都有共同的目标,才能够提升教学的动机[10]。有了基本的概念也有助于制定教学方向,目标的设定也成为衡量整个教学方案的准绳[11]。

在教育目标的设定方面,教会的成人教育理念基本上分为:普遍目标(General Objectives)、功能目标(Functional Objectives)[12],以及环境性目标(Situational Objectives)。对圣经的基本认识,可以被视为大多数教会对成年人的普遍要求。例如,台北和平基督教长老会的梁望惠女士,为着栽培成年人,就著作了一系列的成人主日学圣经课程[13]。

功能目标在于教会要求成年人学习什么,而这也有赖于成年人在教会所扮演的角色或“功能”(Functions)。在某一些教会,成年人的教育水平较低,教会可能只要求成年人懂得阅读圣经,抑或懂得翻阅指定的圣经书卷等等。另一方面,在香港播道会恩福堂,也把训练儿童事工的导师,列为成人教育事工的一部分[14]。香港真理基督教会协英堂主理牧师王德福博士也提出,该教会在推行AWANA儿童主日学的同时,也栽培家长(成年人)成为导师[15]。

此外,一些成人教育工作者专注于教会中的单亲家庭[16],以及未婚单身[17]的成年人。在这样的成人培育事工上,教会本身处在的环境因素,决定了成人教育事工在该地区的重要性。例如,马来西亚的信义会蕉赖十一哩堂所开设的姐妹教育事工,就正是针对该地区的已婚或单亲妇女,所做出的回应[18]。因此,整个社会环境的状况,也决定了教会成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方针。

再者,在现今的教会里,成人教育的范围也扩展至未信主的成年人。秉持着领人归主的精神,也为一些慕道的朋友们拟定一些教育性质的课程。藉着对圣经真理的解释与阐明,带领未信主的成年人接受基督。这样的成年信徒,也有较稳固的圣经基础或信仰根基。

四、教会成人教育理念的实践

探讨了成人教育的对象与理念后,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计划和策划,如何在教会推动成人教育;而所拟定的教育计划或方针,是否符合教会的成人教育理念。适量的反省与检讨有助教育工作者迈向健全发展的教育方向。过去,主日学已成为教会唯一的教育中心,也成为信徒们可获得教育的唯一管道。然而,现今的教会更必须更多元化,并坚持以圣经为主的成人培育方法。

在本文的讨论依然以成人主日学,为教会成人教育的施展或推行的工具,但可以有多元化的教育内容。因为教育的果效不在乎推展的工具,或内容的广泛,而是背后主导的神。不同的成人教育工作者,对教育的内容都持有不同的看法,就如之前所述,不同的教会都有不同的教育理念。由于篇幅的限制,个别教会的教育个案将不在此论述。教会成人教育的内容,可以包括:崇拜(讲坛教导)、教学(圣经知识的引导)、团契(信仰群体的需要)、训练(培育事奉人员)、服侍与见证(操练敬虔的生活)[19]、家庭教育[20],以及生命过程的关注[21]。

崇拜被视为牧者或施教者最原始的喂养模式。在这样的教育系统里,受教者多数只在于“聆听”,而往往就缺乏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上。在讲坛教导方面,教会通常难以针对成年人作出正面的回应。而最常见的现象,即邀请某专家来为某课题进行一系列的讲座。但崇拜仍然是受教者学习敬拜神和亲近神的地方。同时,也学习透过崇拜把个人或会众的赞美表露出来。

其次,透过成人主日学所进行的教学,目的在于让成年人能够掌握基本的圣经知识,以便将来更有果效的事奉。不过,在教学方法上,施教者必须抛开传统的教学方法,特别是面对成年人对学习的心态,有别于儿童及少年人。现今也已经有许多相当不错的成人教育法,例如:利用音响与视听教学、圣经人物的角色扮演、游戏教学法,以及课堂报告等等。

此外,让成年人参与团契,是建立人与人的关系之桥梁。透过团契生活,成年人能够相互学习,也能够学习到人际关系和沟通的技巧。团契也是一个信仰的群体,在这样的一个群体生活,成年人能够拥有一个彼此关怀与扶持的空间。同时,团契生活也弥补了教会在关怀上的不足。成年人也比较容易在团契里找到自己的属灵向导。

除此之外,训练成为了事奉人员的必修课。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,事工的模式与形态不再一样。成年人必须更进一步提升自己,特别是当教会迈入电脑化的时候,很多技巧上的知识,需要被教导。

服侍与见证是两个实践的步骤,服侍能够帮助成年人,更能够把吸收到的知识应用在教会的事工上;也是一个“测试”课堂上理论的机会。而见证就是把个人的经验实际地与他人分享。成年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里面,也能操练过一个敬虔的生活,活出一个服侍的生命,以及荣生益人的见证。

生命过程的关注,仍然是一个常常被忽略的层面。每个人的生命经历都不一样,而在华人教会里面,一般成年人都比较“爱面子”,或以“报喜不报忧”的心态来面对生命中的软弱。教会的成人教育必须多关注成年人的生命过程,给予及时的辅导与关怀。

五、结论 – 教会成人教育的困难与展望

今日华人教会大多数都把专注于儿童与青年的教育事工,而渐渐地忽略成年人的需要。但是无可否认的,成年人在教会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成年人也在漫长的成年期里,必须得到终身收益的基督教教育。教会必须全面性地关心每个年龄层的会友,包括婴孩、儿童、少年、青年、成年以及老年。

[1]萧克谐:《基督教宗教教育概论》(香港:道声出版社,2007),页3 – 33。
[2]区应毓等著:《教育理念与基督教教育观》(加拿大:加拿大福音证主协会,2005),页277。
[3]萧克谐:《基督教宗教教育概论》,页33。
[4]区应毓等著:《教育理念与基督教教育观》,页269。
[5]黄硕然:“成年人的生命迭转周期与灵命培育”,《教牧期刊》,第二十四期(2008年5月),页3 – 39,此处页1。
[6]黄硕然:“成年人的生命迭转周期与灵命培育”,页3 – 39,此处页8 – 9。
[7]区应毓等著:《教育理念与基督教教育观》,页139。
[8]黄硕然:“成年人的生命迭转周期与灵命培育”,页3 – 39,此处页23。
[9]黄硕然:“成年人的生命迭转周期与灵命培育”,页3 – 39,此处页26 – 27。
[10]萧克谐:《基督教宗教教育概论》,页124。
[11]萧克谐:《基督教宗教教育概论》,页125 – 126。
[12]萧克谐:《基督教宗教教育概论》,页137 – 138。
[13]梁望惠:《成人主日学圣经课程——律法书》(台北:台湾基督教长老教会教育委员会,2000),页5 – 8。
[14]叶维翰:“香港两大超级教会成人教导事工简介”,《教牧期刊》,第二十四期(2008年5月),页99 – 106,此处页99。
[15]王德福:“堂会基督教教育的宗旨——引领会众作主门徒”,《教牧期刊》,第二十四期(2008年5月),页89 – 94,此处页90 – 91。
[16]余金兰:“教会关顾单亲家庭”,《教牧期刊》,第二十四期(2008年5月),页83 – 87,此处页85。
[17]吴联梅:“一个人的精彩——教会未婚单身事工探讨”,《教牧期刊》,第二十四期(2008年5月),页67 – 81,此处页67。
[18]李政福主编:“百花琦坊”,《信义会蕉赖十一哩堂设教金禧年特刊》,(2006年),页81-82,此处页81。
[19]萧克谐:《基督教宗教教育概论》,页36。
[20]苏克(Roy B. Zuck)、盖兹(Gene A. Getz)合编:《教会成人教育》(中译;台北: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,1988),页323。
[21]邹永恒:“基督教教育取向与成人培育”,《教牧期刊》,第二十四期(2008年5月),页41 – 64,此处页58。

No comments: